在急診科,每一次的“察言觀色”都是對生命的深切關懷。他們用細心的觀察、耐心的溝通、快速的判斷,為患者筑起一道溫暖的防線。今天,分享的是來自急診科護理人的故事。
從前很喜歡看影視節(jié)目中關于急診科的故事,覺得故事中的醫(yī)生和護士是那么的果斷和干練,具有魅力,讓我羨慕不已。沒想到多年后長大學成的我現(xiàn)在也有幸成為一名急診科的護士,這才真正體會到想做好一名急診科的護士談何容易!
急診科是醫(yī)院重要的窗口之一,急診患者往往容易診斷不明、病情不清、變化迅速,而患者及家屬容易產生急躁、憂慮、恐懼的情緒,若處理不當,就容易發(fā)生“你什么態(tài)度,我要投訴你!”的情況。
急診不同于病房,醫(yī)護人員有充足的時間與患者及家屬溝通,及時了解患者的需求,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在急診,患者及家屬在與醫(yī)護人員較短的接觸時間內,還未建立良好的信任感,對醫(yī)護人員的每一個細微末節(jié)都十分敏感,醫(yī)護人員的言談舉止對患者心理都會產生很大影響。造成醫(yī)護人員的救治行為不被理解,患者及家屬留下“不被重視”“急診不急”的錯覺。所以你一定要學會“察言觀色”。
南丁格爾說:護理工作不僅需要精湛的技術,更需要藝術。首先,要學會觀察,才善于發(fā)現(xiàn)問題的存在,包括對患者病情、心理、需求及家屬的觀察。例如:有些患者家屬對護士的行為百般挑剔,卻對自己患者液體輸完都渾然不知,像這樣的家屬我們就應該在每次更換液體時都耐心地提醒他液體輸至什么地方時應該叫護士,與此同時我們也應該按時巡視,多觀察液體的進展,這樣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避免因為液體沒有及時更換與患者家屬產生矛盾。
其次,要學會溝通,人與人的相互尊重和信任是建立在溝通的基礎上。對于來急診就診的患者,我們應該積極主動地詢問,熱情地為其引導。例如:對于行動不便的患者可以予以攙扶或協(xié)助其用推車送至診室,為其測量生命體征,對他進行適當?shù)陌矒幔粚τ谛枰プ鲋委煹幕颊?,我們可以為其細致地指明位置,避免患者跑“冤枉路”。對于患病時間長而并不危重的患者可以建議他去門診就醫(yī),耐心地告知其門診的位置和就醫(yī)的時間,便于患者的安排。
雖然一個微笑的表情,一個攙扶的動作解決不了患者身體上的疼痛,但是,卻能迅速縮短護患距離,有效滿足患者需要被照顧的心理需求,從而便于我們開展下面的護理工作。
最后,通過觀察和溝通學會判斷,對患者的病情和需求有一個準確地了解和判斷,有利于醫(yī)護人員救治工作的展開,也為患者爭取了時間。例如:受外傷的患者可以通過觀察和大致的詢問了解其受傷的部位和嚴重程度,第一時間為其找到接診醫(yī)生為其救治,而掛號等手續(xù)可以稍后補齊。
當然,想做好一名急診科的護士,這些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扎實理論基礎豐富的搶救經驗、快速反應、麻利動作,這才是在遇到緊急情況時禁得起考驗的保證,繼續(xù)努力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