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順德龍江的前線流調中心內,“堅定信心 同舟共濟 科學防治 精準施策”的橫幅標語醒目地懸掛在指揮大廳,這是來自前線的指揮總綱領,也是參與這次順德“0709疫情處置”流調隊伍的行動準則。
他們是無名的“逆行戰(zhàn)士”,他們的職業(yè)不為人所熟悉,但他們缺是整個疫情防控最前端的“防線”。每天無數個電話,從白天到黑夜,爭分奪秒核對信息,詢問出行軌跡和接觸人員……這高速運轉的一周,我院預防保健科公衛(wèi)醫(yī)師麥如藍活躍在戰(zhàn)“疫”一線,與全區(qū)上百名公衛(wèi)流調隊伍工作人員并肩作戰(zhàn),全部流調電話正是來自這支不乏專業(yè)骨干的團隊。
7月9日中午,麥如藍醫(yī)師正在醫(yī)院加班,突然收到區(qū)疾控中心的通知,要求兩小時只內到達龍江左灘村委會處置疫情。收到信息后,她匆匆回家簡單收拾行李之后,便馬上開車趕到龍江左灘。
下午2點,位于龍江的前線流調中心建立后,流調溯源工作專班搶抓“白金6小時”和“黃金24小時”,爭分奪秒,與病毒賽跑。
“當時的我和其他防疫人員一起,聽從現場疫情處置領導的指揮,分組到達龍江臨時流調指揮中心開始對新冠核酸陽性人員的密切接觸者進行排查和流調?!?/span>
說起流調,在最短時間內核實最準確的信息是工作的關節(jié)。“流調時我們需要核實相關涉疫人員的現在所處位置,最近幾天都去過什么地方,見過什么人。有時候居民們的反詐意識太強了,會以為我們是騙子,沒說幾句就把電話掛了?!丙溔缢{說起工作中的“小無奈”,也是工作中的難點。
剛開始大家都想著快點完成流調和封控工作,這樣就可以下班休息了。但真正等大家可以喘一口氣的時候,已經是次日凌晨三點了。
由于排查中又發(fā)現了一例新冠核酸陽性人員,這就意味著涉疫的場所和人員會越來越多,疫情的形勢也變得嚴峻起來。麥如藍作為現場流調組的信息員,負責分配核對流調任務,匯總質控組內的流調信息。在面對大量需要排查的人員名單時,倍感壓力。
“尤其是在凌晨時分,需要克服精力下降的生理現象,不得有一絲馬虎,需要七八個組員一起打一百多個電話聯系涉疫人員的時候,大家便從凌晨打電話到了清晨。雖然很累,但沒有人會偷懶,都只想盡快聯系到這些涉疫人員,避免疫情外溢”,麥如藍回憶說。第一階段的排查告一段落,這時她和全體流調隊員一樣,已經在崗堅持了24小時的高速工作,“即使是閉上眼睛,腦子還還是密密麻麻的名單信息。時刻惦記著核對現場排查的涉疫人員是否有遺漏。”即使是休息,工作組全體成員仍然是隨時在線,“我和組員都需要24小時留意工作組群的信息,即使累了也要火眼金睛,還要細心,避免出現遺漏。”
就這樣連續(xù)奮斗了7天之后,龍江的疫情也逐漸穩(wěn)定。而短暫的修整后,麥如藍又踏上了陳村的臨時流調指揮中心,開始了新一輪的“電波加速度”。
構筑疫情防控的堅固防線,不僅有前方為大家做核酸檢測的“大白”的身影,也是背后上百名流調工作人員的努力成果?!斑@次疫情給我們衛(wèi)生防疫人員上了寶貴的一課,有這次實戰(zhàn)經驗的我們,在以后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的時候,我們也能更快更好的處理,讓大家盡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生活。”
對于每一個案例,流調人員都是“起跑即沖刺”?!皧W密克戎一兩天就能傳一代,如果我們在24小時內就把病例感染來源研判清楚,重點場所及時甄別并管控住,把密切接觸者在暴露后未發(fā)病或是已感染并有社區(qū)活動前盡早找到并管控,出現下一代病例造成社會面?zhèn)鞑サ娘L險就會降低。所以我們早期處置要迅速識別感染來源,甄別出核心密接和重點場所并盡快梳理排查,我們內心最希望的就是能用我們所能夠最快的速度,做完整套調查處置流程,”麥如藍說,“這是我們作為公衛(wèi)人的基本素養(yǎng),也是一種職業(yè)的使命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