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微信朋友圈,看到一則廣告:“親,還有不到兩周就雙11了,滿世界都在打折,剁手黨們都在摩拳擦掌,蓄勢待發(fā),你還在等什么呢,還不趕快上網(wǎng)來看看。”短短幾行文字,看似充滿鼓動誘惑,又何嘗不是暗含了“剁手黨”們的辛酸呢?今天寫下這個文章題目,在大部分人對“剁手黨”或者指責、或者抱怨、或者鄙視時,又有多少人能理解他們的辛酸呢?
一、為了便宜省錢而買買買。被大家稱為“剁手黨”的,以女性居多。她們常常瀏覽著各大購物網(wǎng)站,興致勃勃的搜索,比價,秒拍,搶購,為搶到一件便宜的貨品而興高采烈。她們的開心,只是因為覺得自己用便宜的價錢買到了心儀的東西。貪便宜的背后,何嘗不是因為她們過得并不富裕呢?有富豪會為了雙11的打折品而通宵達旦地搶購的嗎?“剁手黨”們的貪便宜說到底也是為了省錢。如果真的買到喜歡又實用而且價錢也不貴的貨品,在“剁手黨”心里,她覺得自己也算是個會居家過日子的人?
二、為了省時和方便而在網(wǎng)上買買買。阿芳四十來歲,工作穩(wěn)定,收入也不錯,就是工作比較忙碌,每周只有星期天才有一天休息。她向心理醫(yī)生抱怨:“老公就知道責怪我在網(wǎng)上買買買,可是他一點都不理解我。”原來阿芳很看重周末和家人在一起的時間,她的星期天,基本拿來陪老公和兒子了。有時如果碰上阿芳在換季想去買些衣服時,老公和兒子常常不耐煩的在店外催促,阿芳只得草草收場,要么不買,要么隨便買一件,心里總是有些遺憾。自從年輕的同事教給阿芳怎么在網(wǎng)上購物后,阿芳就可以利用晚上的時間在網(wǎng)上精挑細選,即使買到不喜歡的,退貨也方便快捷。阿芳從此喜歡上了在網(wǎng)上買買買。
三、為了開心而買買買。小雨是男友陪著來看心理醫(yī)生的。男友告訴心理醫(yī)生,小雨一下了班,就坐在電腦前,上網(wǎng)的基本內(nèi)容就是網(wǎng)上購物。家里買了很多東西,有些東西買回來幾個月,包裝都還沒有拆。因為家里放了太多東西,男友想幫她扔掉一些,小雨又不同意,倆人常常為此爭吵。小雨含著淚告訴醫(yī)生,“我的工作壓力很大,和父母關系也不好,男友下班回來也只顧著上網(wǎng)打游戲。而我每次上網(wǎng)購物時,就變得心情平靜了。東西買到了,我有一種成就感,尤其搶購到自己喜歡的東西時,心情像要飛起來了。看著買到的東西放在家里,心里就覺得有安全感,他要丟掉我的東西,我當然不舍得了。雖然有時買了也會責怪自己,但買東西真的讓我能有開心的感覺。”當一個人只有在買東西時才能感到開心,對于她自己來說,又何嘗不是一種自我療愈的方法呢?雖然過度購買可能會讓她陷入更大的煩惱,但短暫的歡愉對她來說也是充滿著誘惑的。
各種買買買,有著各種各樣的辛酸。
如何區(qū)分正常的購物和病態(tài)的強迫性購物呢?在心理學上,判斷一個人心理是不是健康,常常用以下的三條標準:一、本人大部分時間是不是過得開心。二、在他人眼里,他(她)的言行是不是正常。三、生活、社會功能、人際交往有沒有受到損害。這三條標準缺一不可,所以,有些有心理問題的人,是自己心里難受去找的心理醫(yī)生,有些則是在家人朋友的勸說下就診的。強迫性購物的患者常常在買了后就責怪自己,下定決心,下次再買就“剁手”,但是下次故態(tài)復萌。她們心里充滿悔恨、自責和愧疚,她們很多時候處在矛盾之中,不買難受,買了更難受。在家人眼里,也覺得她們的購買行為不正常,但是勸說和發(fā)脾氣也起不到什么作用。過度的購物,買了一堆用不著的東西,常常浪費了更多的錢,也影響了與家人的關系。
在醫(yī)學上,強迫性購物其實是心理疾病的一種,在第四版的美國精神心理疾病分類中,強迫性購物是屬于沖動控制障礙的一種;而在新的第五版的分類中,則把強迫性購物分類到囤積障礙里了。很多的數(shù)據(jù)顯示,強迫性購物者常常伴有神經(jīng)性厭食癥/貪念癥、酒精依賴、抑郁癥,強迫癥、人格障礙等其他的心理疾病。而神經(jīng)心理學的研究表明,由于女性內(nèi)分泌、血清素受體水平和男性有差別,女性在很多時候,調(diào)節(jié)負性情緒的能力是弱于男性的,像女性抑郁癥的患病率高于男性一樣,強迫性購物的女性是遠遠多于男性的。
除了生理上的原因外,有研究發(fā)現(xiàn),病態(tài)的強迫性購物者,常常是心理上安全感不好的人。有些人童年時家里不富裕,物質(zhì)匱乏,在成年經(jīng)濟略微好轉后,過度購物讓她多多少少能減少心里“小我”的遺憾。有些人在現(xiàn)實生活中自感處在弱勢,對于不公敢怒不敢言,而在網(wǎng)上,自己成了“老大”,鍵盤代替了語言,點擊選取之中找到了些許自我。而有些人則是工作生活中有著相當大的壓力,卻沒有太多的排解負性情緒的方式,偶然的一次網(wǎng)上購物讓她體會到了快感,這種開心的模式被慢慢固定下來,不能自拔。對于她們,唯有購物,才能解憂。
寫下以上的文字,不是想替“剁手黨”們平反,只是想大家能多點理解她們,多些關心她們心里的感受,而不是一味的指責抱怨她們。對于病態(tài)的強迫性購物者,很多時候,需要心理醫(yī)生的幫助,才能“戒掉”過度購物,重返美好。